尊龙凯时(中国区)人生就是搏

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关注蜀山区老厂房焕发“新活力”引入多元社区服务

  “我们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居民想来常来爱来的地方。前期征集民意,改造中保留了原有工业风格,并添加了新潮元素,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功能提升。”南七街道科企社区党委副书记门传和说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  业内人士建议,要强化政策保障,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、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、完整社区建设试点等工作相衔接,加强政策集成,形成工作合力。同时引导企业规范经营,整合街道、社区、物业、商户等各方力量,通过共建共管加强环境整治和自律规范。充分调动各类资源和社会力量,推动商业业态创新、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,全面提升便利化、标准化、智慧化、品质化水平,提供适合社区消费群体的多层次、个性化商品和服务。

  红砖灰顶的老厂房年代感厚重,时尚的文娱业态现代感十足。“有事没事就下楼来转转,练练字、下下棋,下雨淋不着,夏天有空调,还有专门的志愿者。”陶仁好说。

  与李梅玲同住一个小区的陈大妈,每天一早就直奔社区的养老服务中心。铁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设有休息室、音乐厅、理疗室等,特别是助老餐厅方便了社区老人的日常生活,每餐以10元和12元的标准,为社区老人提供丰富的选择。

  “这边企业开办审批速度快,我们很快拿到了经营许可证,迅速投入到店铺的筹备和运营当中,服务社区居民也更有干劲了。”店面负责人江经飞介绍。

  想吃新鲜蔬菜,下楼到小区菜店就能买到;健身、美发、洗衣,社区邻里中心一站式满足各类生活服务需求……社区消费是社区居民在家门口进行的消费,它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,具有便利性、即时性、高频次、多元化等特点,是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旺盛需求催生的社区消费市场是一片广阔的蓝海。

 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改善社区消费条件。在步行5—10分钟范围内的“家门口”,持续配齐购物、餐饮、家政、快递、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,引进智能零售终端,让消费更便捷。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的“家周边”,因地制宜发展文化、娱乐、休闲、社交、康养、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,让消费更舒心。持续优化的社区消费圈,不断满足人们个性化、多元化、品质化需求。

 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陈荣卓表示,各地要结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,盘活存量设施资源,集中建设新增设施,提高设施使用效率,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倡“一点多用、一店多能”,避免大拆大建。营造商居和谐的消费环境,做到商业环境与居住环境相协调,业态发展和居民需求相匹配。

  沿着青苔点缀的红砖小径向前,党群服务中心的墙壁上挂上了展现老厂区工作和生活的老照片。利用周末,退休职工陶仁好老人经常会来到这里,给居民讲解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。“老厂虽然不在了,但我觉得那代人吃苦耐劳、艰苦奋斗、拼搏进取,都想为国家多作贡献的精神值得传承下去。”陶仁好说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老厂的记忆已渐渐远去,但厂里的老工人、老党员、老模范依然活跃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,他们用自己的精神辐射他人,用自己的余热温暖他人、用自己的行动感染他人,他们向善、向美、向好,是社区不可多得的精神宝藏。

  近年来,蜀山区将注入活力的老厂房作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重要载体,由工业记忆转向文化创意,由旧空间转向新地标。同时,也为城市提供了一处有情感有温度的文化活动场所,让居民生活更舒心,让城市更加美好。

  周末一大早,家住湖南株洲市天元区泰山路街道铁西社区铁路小区的李梅玲,来到家门口的早餐店吃早餐,随后,到附近的农贸市场买菜和水果,还在小区门口的理发店剪了头发。“家门口商业设施齐全,很方便!”李梅玲说。

  不少地区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空置或过剩的旧厂房、仓库,以及闲置土地等资源,改建一批贴近居民生活、综合服务型的社区商业中心、邻里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,创新社区服务内容与形式,优化社区消费体验。

  家住安徽合肥市蜀山区南七街道科企社区的陶仁好,就见证了2000多平方米老厂房的历史变迁。这里属于原合肥化工机械厂,员工最多时有2000余人。陶仁好是合肥化工机械厂的一名退休职工,1969年进厂直至退休,在厂里工作了36年。

  今年6月,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商务部等多部门发布《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,提出“培育社区消费新场景”,并对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、优化农村社区消费环境作出具体部署。

  在北京市,有的街道社区梳理出闲置空间和边角地,免费提供给“小修小补”等小商户;在深圳市,不少社区改造闲置空地为公共活动空间,打造高品质便民生活环境……

  据介绍,香樟雅苑1958党群服务中心辐射本小区1587户、4000余位居民,分为八大服务板块,围绕“传承”(历史传承、文化传承、精神传承)、“服务”(一老一少)两大主线,搭建起涵盖“学习教育、休闲娱乐、协商议事”多功能为一体的党建有机综合体。

  “今年以来,我们结合社区实际,从高频热点类型企业切入,优化社区营商环境,促进社区消费。建立健全‘联审联验’工作机制,实现餐饮企业开办一个流程办理、专区同步出证,有效降低餐饮企业准入成本,激发餐饮消费活力。”聊城经开区行政审批服务部副部长王维说。

  上世纪90年代,城市布局更新,工厂外迁、厂房闲置。2023年5月,经过二次设计和改造,原合肥化工机械厂的老厂房被改造为“香樟雅苑1958党群服务中心”。服务中心设有书画室、舞蹈室,还为小区孩子们开设了课后小课堂,并配齐商业设施,搭建起集学习教育、休闲娱乐、协商议事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。

  买早餐、寄快件、修家电……社区消费,一头连着居民生活质量,一头连着大小经营主体,便捷服务百姓日常生活,也让城乡经济“微循环”更畅通。各地区各部门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,培育壮大社区商业,让更多便民生活圈服务百姓生活。如何通过创新消费场景、优化消费环境、丰富消费业态,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,释放社区消费更大潜能?记者近日在多地进行了探访。

  《措施》提出,“支持社区盘活现有闲置房屋场所,鼓励利用现有设施转型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,推动养老育幼、邻里助餐、体育健身、健康服务、家政便民等服务进社区。”

  陈荣卓说:“繁荣社区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,相关部门、地方、社会和企业要协同发力,加快完善社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,推动社区服务创新升级,不断增加优质供给,拓展更多消费新场景,让家门口的消费更便利。”

  2023年5月,香樟雅苑1958党群服务中心投用,在保留原有车间工业遗存的结构特征和建筑文化的同时,进行了二次设计和改造,这座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、满满工业风的党群服务中心寓意传承着老厂区人的团结、友爱、互助、联动创业精神。老厂房迎来“蝶变”,小区居民过上了“新”生活。近年来,蜀山区把对工业遗产的保护融入城市建设中,融入到蜀山人的生活中,让它们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。

  社区服务消费涌现新业态。开设社区健身房、增设社区日间照料中心、探索居家养老上门护理服务……今年以来,我国社区消费业态、消费场景不断创新。美团数据显示,最近半年,“社区健身”搜索量同比增长180%;“日间照料”搜索量同比增长87%,与社区日间照料相关的订单量同比增长72%;“居家养老服务”搜索量激增,同比增长超240%。

  去年7月,商务部等13部门发布的《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23—2025)》提出,“优化营商环境”“优化企业开办服务,推广电子证照应用”。许多地区在推动社区消费提档升级中,以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为抓手,支持各地加大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改革力度。简化社区店铺开业程序,装修施工、招牌设置实行备案承诺制,公众聚集场所投入使用、营业前消防安全检查实行告知承诺制。

  原标题:《媒体聚焦 人民日报关注蜀山区老厂房焕发“新活力”,引入多元社区服务》

 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积极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,给居民生活增添便利。图为居民在乌海市海南区新苑社区内的一家超市购物。

  “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,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。”“大家手上的扇子要高于我们的肩膀,眼睛要平视前方。”“周老,您这匹马画得惟妙惟肖!”……香樟雅苑1958党群服务中心笑声一片,这里也是居民每天必来的“打卡”地,寂静的厂房重启昔日的繁华。

  在山东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街道辛屯社区,每天早上,一家名为祁云芜湖灌汤包的早餐店门口总是会排起长队。

  午后金色的阳光,透过陈旧的钢结构屋顶,洒在斑驳的红色砖瓦墙上,伫立在门前的香樟树郁郁葱葱……在蜀山区东至路香樟雅苑1958党群服务中心,这里曾是一处废弃的旧厂房,如今已变身为满满文艺范的党群服务中心。

  合肥化工机械厂曾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明星企业,产品畅销国内外。上世纪90年代,随着城市布局的更新,曾经的厂区逐步搬离,工业基地纷纷拆迁。留下的,是蕴藏在记忆中的老合肥的味道。工业遗产承载过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任,也见证了新中国工业成长的变迁,是宝贵的物质遗存。坚持“新旧相辉”的原则,蜀山区南七街道通过对香樟雅苑小区化机厂老车间进行改造和利用,实现城市精神的延续与再生。



--END--



扫码关注我们

CICT Mobile

微信号|alibaba